star twitter facebook envelope linkedin youtube alert-red alert home left-quote chevron hamburger minus plus search triangle x

清明上河图 (MS. BICH PHUONG)


清明上河图 

北宋画家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作。这是一幅画在绢上的长长的风俗画,长 528.7厘米,高 24.8 厘米。画家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(今开封)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俗风情,展示了当时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。作品以长卷的形式,将丰富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。全图分为三个段落。第一段是郊外春天的景色。这里有低矮的房屋,农民正在田地里劳动。路上走着几个行人,有步行的,有骑马的,有抬轿的。路边的树木已露出绿芽,好像春风正扑面而来。

走过乡野小路,画面进入第二段,这个部分展现的是汴河两岸热闹的景象。高大的船只或在河上往来,或停靠在码头。一座巨大的彩虹一样的拱桥横跨两岸,桥上货摊很多,人来车往,像一个繁华的集市。

最后一段描绘了汴梁城内的街市,这里更加繁华热闹。一座高大的城门楼下,街道纵横交错,街道两旁店铺很多,酒楼、茶馆、肉铺、布店、药店以及旅馆、寺观等,应有尽有。此外,还有些小商贩在沿街叫卖。街上行人众多,大家兴致勃勃,或买卖东西,或听说书、算命、闲逛等。

《清明上河图》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,内容丰富,这幅风俗画长卷被后人称为“宋代都市生活的百科全书”。

参考材料:任启亮主编《中国文化常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