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和为贵
《论语》里说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意思是说,礼的作用在于它能调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使人们和睦相处,使社会和谐发展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 崇尚和谐。不仅儒家思想以和为贵,道家和其他的哲学思想也是这样。如果说 儒家重视的是人与人、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,那么道家更多关心的是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处。
和谐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最重要的价值观,也是中国人做人做事所遵守的 基本原则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幕,令许多人至今难忘:扮演 孔子三千弟子的演员们,用5897块字盘变换着不同字体的“和”字。他们通过 这个汉字的历史演变,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和谐思 想。
中国人有很多关于和谐的观念和说法:家庭方面的有“家和万事兴”;外 交方面的有“和平共处”;经济方面的有“和气生财”;军事方面的有“天时 地利人和”。“和”字的使用非常广泛,包括和气、和睦、和平、和好等。汉 语里含有“和”字的成语也很多,比如和蔼可亲、心平气和,等等。这些都体 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的追求,也反映了中国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以和为贵思想的 影响。
中国土地面积广大,但是人口众多,生活资源相对有限。此外,中国人的 人际关系主要是一种熟人关系,礼让和客气也主要发生在双方相识的人之间。 由于这些原因,人们在中国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买东西时不排队,公共汽车上 抢座位,公共场所抽烟和大声讲话等。在西方社会,这些行为都会被认为侵犯 了他人的利益或空间,因此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批评。而在中国,人们对这些 行为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忍让。研究跨文化教育的Caryn Voskuil教授在她 的《水与木:中国人的社会行为》一文中,用“木头”比喻西方人不忍让的行 为,用“水”比喻中国人的妥协态度。Voskuil教授也许不知道,“水”正是 中国和谐文化的高度象征。老子说:“上善若水”。他还说,水造福万物而不与它们相争。中国人崇尚水的态度,主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忍让。不过,令 人遗憾的是,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、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平衡的今天,人与人之 间、特别是生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经常发生。